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OA办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写在第51个世界地球日(转发)

发布日期:2020-04-21    浏览次数:8300次

在这个不同寻常的4月,我们迎来了第51个“4.22世界地球日”。自然资源部确定“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今年的活动主题,旨在宣传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国策,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生态文明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建立正确的自然资源观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本。数千年人类文明史,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自上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具有前所未有的力量,经济、社会开始全速发展,与此同时,人类和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全球性生态环境的恶化,空气质量受到污染、湿地过快消损、森林减少、土地沙化和一些生物物种灭绝,大气污染每年导致650万人死亡,海洋污染形成500个“死区”,世界上80%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3亿人赖以为生的河流受威胁。根据《全球资源展望2019》预测,2015~2060年,自然资源使用将增长110%,会导致森林面积减少10%以上,温室气体排放增加43%。凡此种种,已经开始危及人类自身的安全,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暴发和肆虐,更促使人类进行深刻的反思,应当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求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以及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客观规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开创我国绿色发展的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是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

新时代赋予了地质科技工作者新的职责和任务。我们尤其需要认真领会和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实际工作入手,扎扎实实做好资源集约利用和地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如既往,共同努力,把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贡献力量。

——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

推进节能减排,发挥节能与减排的协同促进作用,全面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煤矸石、矿渣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加强资源节约,节约集约利用水、土地、矿产等资源,加强全过程管理,大幅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发展绿色矿业,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促进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

——保护地质生态环境

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开展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工作,综合考虑地下水涵养条件、地下水环境污染现状等因素,提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保护规划建议;

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土地资源质量综合地质评价,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使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积极开展地灾排查,大力开展全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建设,建立地质灾害与气象数据实时共享预警系统,加强监测队伍建设,在重大地质灾害险情应急会商、决策支持、信息处理、综合研究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推进绿色勘查,创新地质勘查工作管理制度和技术方法,推动地质勘查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健康发展,立足国内,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积极探索地质勘查和生态保护协调推进的有效途径,走出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绿色勘查之路。

从太空俯瞰地球,这颗浩瀚宇宙中蔚蓝色星球——人类共同的家园,美丽的令人心撼,却又是如此的脆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做起,珍爱地球,守护自然资源,守护生态环境,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让地球母亲永远年轻、美丽!

(安徽省地质学会)


版权所有: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2地质队

地址:马鞍山市江东大道1500号   邮编:243000  皖ICP备08002056号-1

电话:0555-3883986  0555-3883322  传真:0555-3883998    34050302000317